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结束。对我来说,这次实习意义非凡。因为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存在的巨大差异。而跟着杨晓林老师,确是我莫大的荣幸。
杨晓林老师的平易近人、热心帮助实习生学习的态度,以及办案中所秉承的理念,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勤勉工作的热情,都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最让我感动的是杨老师对实习生的关爱,杨老师让我在这一个月所读过的书、论文以及讨论的案子,都让我感觉到了深入思考的乐趣,以前学的课本上的东西抽象又空泛,读过但并没有真正消化,而通过这次实习,结合现实中的案例,设身处地去思考、研究,对问题的认识就截然不同了。杨老师带我们,感觉比自己的导师还上心,这让我觉得很感动。
经过旁听当事人的咨询,我真的很钦佩杨老师对待当事人的态度以及一直贯彻的有理有力有节的理念。杨老师那种不刻意鼓励当事人诉讼,全心全意为当事人论证,为其找出最佳解决方法的态度,以及劝告当事人有理有力有节地妥善处理纠纷的做事方式,是我以后工作的榜样,即使将来不做律师,这些理念和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做任何工作。
杨老师跟我们讲自己的奋斗故事,还让我们看到了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让我觉得倍受鼓舞。我觉得,杨老师就是身边的真实版唐骏,因为“做人简单、做事勤奋”是唐骏通过书本告诉我的,而杨老师是则是通过眼前的实践告诉我的。这让在学校里学习任务较轻、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浪费了很多时间,生活安逸,没有真切体会到生活艰辛的我感到羞愧,之前的生活方式的确轻松,但很空虚,而经过这次实习,我觉得不仅自己精神上受到了振奋,我也开始变得勤奋起来,不再贪睡,不再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跟着杨老师几乎走遍了北京城区的所有法院,也见识到了各色各样的法官,原本是在学习期间应该做的功课在这一个月全都补上了。以前只在书本上和学者的讲座中了解到法律应用到实践中会出现的困难和偏差,以及法官和律师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当时并没有多么深刻的体会。但在实践中见到了,还是感到非常震惊。不得不说,我们的法官素质的确参差不齐,法官和律师之间达成和谐关系也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法治现状的确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书本中的一些理想假设终究是理想的,现实中总有一些妥协,认识到这些,抛弃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想法,对即将踏上社会的我也是很有帮助的。
杨老师说过,在困难的时候,有些朋友不帮忙是正常的,不必抱怨,有朋友帮助则铭记在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话我会牢牢记住,因为我觉得只有形成这种人生态度,才会拥有一个心态平和、不抱怨的人生。以前在我的思想中,困难之时,朋友不相助会令人伤心愤怒,但仔细想来,这种要求的确太高,因为我自己也不能保证会在朋友困难时总是出手相助,而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应以感恩之心真诚相对。所以,以后我会牢记这一点,相信这会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这次实习让我印象深刻,能够认识杨老师以及其他几位律师更让我感到荣幸。因为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些为人处事的精神和理念。可能这一个月我内心的变化很难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经过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不是以前对找工作的恐惧,这一切都是杨老师让我懂得的,只要坚持、只要勤奋,没有什么做不成的。
杨老师说过,有律师说杨老师值得别人帮,而我想说,杨老师值得我尊敬。这些就是我实习期间获得的最大感受。希望杨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也始终不会忘记在我迷茫、散漫、以及对未来怀有恐惧之时恰好出现的给我带来如此精神鼓励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法律硕士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