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法律和道德

在这篇卷首语中,我想探讨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都卯着劲赚钱、累积资本,甚至越来越多的人铤而走险,利用法律灰色地带攫取钱财。而对于利用法律规定的空白、侥幸规避法律的追究、隐蔽敛财的行为,单依靠法律不能进行有效控制,而是需要道德的加强和传播,通过道德的教化和法律的制约,才能达到有效管理。可知,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互相融合、钳制,其目的都是通过影响或约束社会意识,共同维护社会物质基础。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即法律是通过国家的立法程序颁布并生效的,在一定期限内具有稳定性的条文规范,因法律具有强制效力,最忌朝令夕改。而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范式。道德区别于法律的特点在于道德不具有强制性,不需要外部机关、制度的维护,即便违反了道德也没有硬性的制裁,但这不意味着违反道德不会遭受到任何影响,违反道德的行为可能遭到人们谴责、批判甚至舆论攻击。 

结合以上特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主要包括:道德是法律的源泉,亦是有益补充,而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且二者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道德是基于社会伦理、秩序、人情从而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产生的社会公知的准则、原则。而法律是将道德的最低标准以条文形式,按照国家特定程序进行制定的规范,因此,法律的基础是道德,良法从道德中获取正当性。法律代表着社会的最低道德要求,违反法律意味着严重违反道德,将受到法律的制约。而法律之外的空白之处,仍由道德发挥教化、指引作用,因此道德的适用范围比法律更加宽泛,其对法律进行有益补充。 

此外,因为道德没有强制性,其对于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控制,对此种情形,法律的强制效力便发挥作用。简单而言,法律通过其强制效力加强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促进了道德的传播。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北京总所 格根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