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

文\崔颖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北京总所律师助理


202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纲领性、综合性涉外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外关系法》既是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进一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领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外关系法》在结构上分为总则、对外关系的职权、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对外关系的制度、发展对外关系的保障及附则等六章,共计45条。全面阐述了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宗旨原则、任务目标,并对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各项职权分配、制度、规则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一、制定过程

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对外关系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草案由中央有关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8日,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开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2023年5月26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逐条审议,并对草案作了修改完善。

2023年6月1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委员长会议建议将对外关系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2023年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臧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称,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将对对外关系法草案进行二审。

202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进行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指导思想

制定对外关系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更好体现我国对外大政方针和立场主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完善涉外法治体系,提高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提供坚强法律支撑。

三、遵循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使党在对外工作领域的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服务国内发展大局和对外工作全局。

2、坚持把准定位。对外关系法作为对外工作基础性、综合性法律,重在明确我国对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针、原则,为其他涉外法律提供授权和指引,做好配套衔接,留足接口。

3、坚持问题导向。对涉外立法中一些根本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规定,统筹把握合作与斗争、奖励与惩罚、反制与限制等关系,坚持鼓励、支持、保护性规定同抵制、反制性规定并重。

4、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高质量高水平回应和解决当下涉外立法诉求,又要兼顾稳定性前瞻性,充分考虑所涉条款的延续性。

5、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妥善把握国内与国际、政治与法治、外交与法律等辩证统一关系,发挥好法律的宣示作用和规范引导作用。

四、对外关系的职权

1、中央外事工作领导机构

负责对外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对外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负责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外关系职权;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加强同各国议会、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外关系职权。

4、国务院

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外关系职权。

5、中央军事委员会

组织开展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对外关系职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依法办理外交事务,承办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外国领导人的外交往来事务;加强对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地区对外交流合作的指导、协调、管理、服务。

7、中央和国家机关

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8、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国的使馆、领馆以及常驻联合国和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代表团等驻外外交机构

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9、省、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中央授权在特定范围内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五、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

1、明确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目标

坚持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明确我国对外工作布局

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发展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关系,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3、明确我国的全球治理观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尊重和保障人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

4、明确我国积极开展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参与全球环境气候治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开展对外援助及各领域交流合作等。

六、发展对外关系的制度

1、明确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缔结或者参加条约和协定,善意履行有关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

2、明确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和协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明确国家在遵守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加强涉外领域法律法规的实施和适用,并依法采取执法、司法等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中国公民、组织合法权益。

4、明确对于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采取相应反制和限制措施。

5、法律还对保护中国公民和组织在海外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外国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开展执法、司法领域国际合作等作了规定。

 

总的来说,制定《对外关系法》显然不只是对一些外部挑战的短期应对之策,而是着眼于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的集大成之作。《对外关系法》向世界传递的积极信号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些不仅是中国外交的原则性态度,而且已成为庄严的法律宣示和法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