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解读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解读

文/张金龙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北京总所律师助理

互联网直播的兴起,让网络直播成为许多人的财富密码,通过网络直播中的打赏、卖货、使得许多人成为坐拥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富翁。但是网络直播作为新兴的业态,欠缺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这也使网络直播的环境良莠不齐,频频出现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前有某郭姓主播因主播内容过于低俗被平台永久封禁,后有某雅主播因偷税漏税被永久封杀。此外,因网络直播被诈骗钱财的例子更不胜枚举。面对如今低投入,高回报的网络直播蛋糕,人人都想从中分上一口,越来越多的浪潮涌入网络直播。为规范网络直播环境,2022年6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通知,并于当日开始生效。

第一,该行为规范明确规定了适用对象。网络主播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该规范的出台一方面明确适用的对象,另一方面也为网络主播确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定义。该规范第一条中明确规定适用对象为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的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参照本行为规范。

第二、该行为规范提出了价值导向及文化传播要求。网络直播亦是一项文化传播娱乐活动,而文化的传播需要价值引领。该规范第四条规定了“网络主播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修养个人品德。”第五条规定了“网络主播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传播的网络表演、视听节目内容应当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展现真善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从上述的规范中不难看出,网络主播在面对公众时应当承担弘扬社会公德的责任,发挥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满足人民对文化需求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文化政治方向。

第三,该行为规范对网络主播提出了明确的直播相关要求。网络主播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为人民提供娱乐服务。因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针对网络主播必须进行规范性要求。该规范第六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自觉摈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良现象,自觉抵制违反法律法规、有损网络文明、有悖网络道德、有害网络和谐的行为。”第八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保持良好声屏形象,表演、服饰、妆容、语言、行为、肢体动作及画面展示等要文明得体,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第九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保持良好声屏形象,表演、服饰、妆容、语言、行为、肢体动作及画面展示等要文明得体,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第十三条规定“网络主播应当自觉加强学习,掌握从事主播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此外,还规定了网络主播需尊重知识产权、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等要求。

第四,该规范明确规定了网络主播的禁止性行为。网络直播因参差不齐,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主播本人的行为和道德水准不一,对网络主播的行为进行限制和规范是必然的选择。该规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禁止网络主播的行为,详细内容可查看本规范第十四条的内容。1.网络主播不得违反宪法、颠覆国家政权、危害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安全,不得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不得诋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破坏民族团结,不得违反国家宗教政策,不得丑化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不得使用换脸等技术伪造、篡改党和国家领导人、英雄烈士、党史、历史,不得损害人民军队、誉察、法官等特定职业、群体的公众形象等内容。2.网络主播不得具有宣扬种族、国籍、地域、性别等歧视,不得宣扬淫秽、赌博、吸毒,渲染暴力、血腥、恐怖、传销、诈骗,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不得暴露侦查手段,不得展示枪支、管制刀具,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不得破坏社会稳定,展现过度的惊悚恐怖、生理痛苦、精神歇斯底里,造成强烈感官、精神刺激并可致人身心不适的画面、台词、音乐及音效等内容。3.网络主播不得具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尊重著作权、不得恶意制造舆论热点,不得炒作绯闻、丑闻,不得带有性暗示、性挑逗,不得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不得宣扬封建迷信,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展示虐待动物,不得铺张浪费粮食,不得引导用户低俗互动、实施网络暴力等内容。4.网络主播不得进行假冒伪劣、数据流量造假,不得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不得传播虚假、骚扰广告,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雇佣水军刷礼物、宣传“刷礼物抽奖”,不得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侵犯他人隐私等场所拍摄或播出,不得展示无节制奢靡生活,贬低低收入群体的炫富。5.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以及其他对网络表演、网络视听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五,该规范规定了对网络主播行为不规范的处罚措施。该规范第十七条规定“对向上向善、模范遵守行为规范的网络主播进行正向激励;对出现违规行为的网络主播,要强化警示和约束;对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对构成犯罪的网络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违法失德艺人不得提供公开进行文艺表演、发声出镜机会,防止转移阵地复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经纪机构要加强对网络主播的管理和约束,依法合规提供经纪服务,维护网络主播合法权益。”

本次《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发布,针对网络主播的行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在互联网时代下,依靠低俗、献媚、违法、侵权、偷税漏税等获利的主播将迎来正义的审判。未来的网络直播环境必然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法律对网络直播的规范内容,将会越来越详尽,为健康良好的网络直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