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高检发布7起检察机关依法追诉诈骗犯罪典型案例》的解读(上)

文\葛敬兰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北京总所律师助理

10月26日,最高检发布了7起检察机关依法追诉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发布背景

当前,诈骗犯罪仍属常见高发犯罪,且上升幅度较大。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625783件940036人,其中诈骗案件为57594件92514人,诈骗案件占受理总数的9.2%、9.84%,同比上升14.72%、5.25%。;受理审查起诉案件1202156件1693233人,其中诈骗案件为63182件110152人,分别占比5.26%和6.51%,同比上升13.24%、7.16%。

与此同时,鉴于诈骗犯罪日渐团伙化、专业化的趋势,为遏制诈骗犯罪高发多发态势,严把审查逮捕与起诉诈骗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最高检发布以下7起典型案例以指导实践工作。

二、典型案例

(一)杨某某、黎某等3人诈骗医保基金案

1、基本案情

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四川省德阳市什邡H医院院长杨某某,在召开全院大会时,向全院医务人员暗示通过医生虚开处方、虚增住院天数等方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随后,医生通过虚开处方、虚增住院天数等方式,由护士录入检查及治疗项目,再由药房录入虚开药品数量骗取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总监黎某具体负责骗取医疗保险基金账务整理、报账等事务,出纳、医生郝某某配合支出、使用被骗医疗保险基金。据悉,骗取的资金用于支出什邡H医院的招待费、差旅费、员工工资等。经司法会计鉴定,什邡H医院骗取医疗保险基金共计176万余元。至2017年10月12日,什邡H医院已全额退回上述医疗保险基金。

2017年12月19日,什邡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三被告人犯合同诈骗罪,且系单位犯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某、黎某、郝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至二年不等,缓期执行。后,什邡市人民检察院以一审判决定罪错误、量刑畸轻,向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2018年12月7日,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依法撤销什邡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三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被告人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万元;判处被告人郝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万元。

2、典型意义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适用,其中难点是对医疗服务协议性质的准确界定。通过认真研究法律政策,收集对照相关案例,邀请专家论证,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学理论,并结合医疗服务协议的约定内容,德阳市检察机关认定该类协议不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而属于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和支付过程中依法签订的行政合同。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侵害的法益并非市场经济秩序,因而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应当认定为诈骗罪。

(二)昝某、凡某雨、林某永等人诈骗失业保险金案

1、基本案情

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期间,被告人昝某纠集被告人凡某雨、储某燕等人,由被告人昝某私刻某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印章,并伪造上述公司开具的解除劳动合同、工人身份信息等,由被告人凡某雨等人寻找并介绍不符合失业金领取条件的工人,昝某再通过填写伪造的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等手段,由常州某科技公司员工储某燕帮助其查询、提供实施诈骗所需员工的入职信息,并操作员工退保,先后骗得失业保险金总计人民币48万余元。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于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先后以昝某、凡某雨等十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向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法院先后以昝某、凡某雨等十名被告人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八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相应罚金。

2、典型意义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机关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恶意诈骗失业救济金的储某燕等七名被告人坚决予以追诉;对另外40余名因法治意识淡薄、主观恶性较小、骗取金额较少、且主动退出冒领金额的工人,依法建议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或作撤案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李某、黄某某等10人编造“皇家资产”诈骗案

1、基本案情

2000年开始,被告人李某自称是皇家资产的“继承人”、“皇室后裔”,谎称皇家资产存于海外,以巨额回报为诱饵,利用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照片等取得被害人信任,采取诱使被害人投入基金助其寻找相关物资和手续,以便解冻皇家资产的方式诈骗钱财。期间,李某培养王某文、黄某先等人为骨干代理人,各被告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运作实施皇家资产解冻骗局,骗取被害人大量钱财共1086.07万余元。

2021年3月25日,云南省弥勒市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李某、黄某某等10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十五年不等,并分别判处罚金。

2、典型意义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是一种集返利、传销与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其隐蔽性强、专业程度高,证据易被隐匿、灭失,犯罪证明难度较大。对于该类犯罪,首先要充分了解犯罪组织的构架、层级、运行方式等基本概况,在熟悉案情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厘定“骨干代理人”“一般代理人”等特别概念和规定,准确把握犯罪的主要特征和证明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