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中文>>本所介绍>>微信观点

小心!逾期提交证据可能受惩罚

  近日,新京报发布了一则新闻,大致内容为某公司在一起物业纠纷中被一审法院判决交纳拖欠的物业费78万余元,当时该公司称其曾将自有的商品房已出售,自己不应该是被告,但未提交证据。二审期间,该公司提交了影响事实认定的新证据,导致二审改判。近日,市一中院以逾期提交证据为由,对该公司罚款5万元。该公司对罚款不持异议。此新闻一出,就引来了本所顾问单位的热议,有些单位还电话向本所进行咨询问逾期提供证据有这么大的责任吗?,本律师就针对此情况结合法律规定给您做如下分析: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101条的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和第102条的规定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当事人应及时向法院提供相应证据以证明自身所主张的事实和理由,这是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规定义务,法律并不赋予当事人对提交证据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当然,如果当事人选择放弃提交证据,那么也就意味着当事人放弃自身主张事实和理由的基础,放弃了胜诉的依据。
  纵观上述法律规定,法院对逾期举证的处理也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首先,当事人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法院可针对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延长以及延长的时间;其次,当事人没有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申请,那么当事人应向法院说明逾期提供证据的理由,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是否采纳该证据做出判断;再次,如果当事人均未在上述两种情况提出相应证据,此时并不必然导致该证据的失权,法院仍对此证据是否采纳有裁量权,并且此时法院可以采取训诫、罚款等惩罚措施后予以采纳。罚款数额,对个人为10万元人民币以下,对单位为5万元至100万元。
  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是否采纳逾期证据,均是法院说了算,那么法院是否就能妄自论断呢?结论当然是否定的了。对于逾期提交但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包括以下情形:第一,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后才形成的证据;第二,举证期限届满前虽然形成,但因客观原因,当事人不能知悉的;第三,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届满前获得的;第四,对案件事实和定性有决定性影响的;第五,对案件基础法律关系有决定性影响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定逾期举证惩罚制度是为了保证我国法律的严肃性,当事人不能儿戏对待每一场诉讼,如果怠于履行自身法定义务,不但有可能输了官司,还有可能受到惩罚。毕竟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的对待每个案件。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张宇律师
2015年11月26日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内容